当前快播:江河奔腾看中国|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长江生态保护的一线故事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长江沿江省市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治渔、治污、治岸,齐抓共管,系统施治。如今大江上下,水清岸绿,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表明,长江母亲河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一只豚的联动守护
(资料图)
金秋时节,安徽省铜陵市和悦洲,登岛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不顾路途遥远和舟车劳顿,他们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一睹“微笑天使”长江江豚的风采。
地处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悦洲半自然迁地保护水域生活着11头江豚。去年,这里与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换了2头雄性江豚。新成员的加入,让和悦洲江豚种群结构更加优化、更加活跃。江豚们时而喷水换气,时而随浪追逐,引得不少游客激动不已。
在安徽省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豚在水中玩耍。新华社记者杜宇 摄
守护“微笑天使”,就地保护也在紧张进行。
9月19日,农业农村部启动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连日来,20余家科研院所和相关单位的120多名人员对长江中下游约1600公里的江段和重点水域展开了“拉网式”搜索。
“科考摸清江豚‘家底’,找准‘病因’,后期才能采取更完备的保护。”长期从事江豚研究和保护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说:“从目前的科考情况来看,总体上,长江江豚保护形势向好,江豚‘母子同框’的情况较多,种群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近些年,围绕水生生物保护,长江实施“十年禁渔”,沿江20余万渔民转产上岸,让母亲河彻底休养生息;开展珍贵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加快野生渔业资源恢复……
保护的效果也在逐渐显现,除江豚外,胭脂鱼、桃花水母、长江鲟等珍稀水生生物开始频频现身。打了一辈子鱼的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胥坝乡渔民肖吕应如今转为一名护渔员,“以前半天打不到一条鱼,禁渔后,长江里的鱼明显多了。”
一艘船的绿色嬗变
9月23日早晨,武汉沌口江盛码头江风习习,载有920辆汽车的长航江瑞号轮船即将启航。确认船上的污水和垃圾已经交付岸上后,船长沈诚一面指挥船员拔出岸电插头、收起船板,一面轻点手机,完成电费支付。
“先送交船舶污染物再作业,现在,靠泊后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交付船舶污水和垃圾。”1995年开始跑船,沈诚在长江风浪里“摸爬滚打”了27年,亲历了长江航运的发展和变迁。
长江海事局副局长桓兆平介绍,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污染问题,目前长江干线港口码头配备船舶污染物固定接收设施3540处,流动接收船342艘,岸电供电设施泊位1669个,基本实现了长江干线常年航行的内河船舶生活污水“零排放”。
长航江瑞号船员正在拔出岸电插头。新华社记者鹿泽新 摄
近水楼台先得月,船员最先享受到了环保带来的红利。沈诚说:“以前跑船奔波劳累,工作环境差。柴油机阵阵轰鸣此起彼伏,股股黑烟格外呛人。现在有了通航服务区,有了岸电,靠泊时不仅免除了噪音吵闹和废气污染之苦,还可以购物休闲。江水清澈,水面几乎没有垃圾漂浮物,一些堤岸也恢复了自然的生态岸线,船行其中,很是舒适。”
下好一盘棋,共护一江水。如同治理船舶污染一样,通过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沿江化工业整治提升等系列行动,排入长江的污染物总量不断减少,一江碧水浩荡东流正逐步变为现实。
生态环境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长江流域监测的1017个国考断面中,优良的水质断面占97.1%,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劣V类占0.1%,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继2020年之后,长江干流水质再次全线年均值达到了Ⅱ类,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水质均为优。
一座岛的生态回归
从重庆市朝天门顺江而下,穿过险峻的铜锣峡,一座郁郁葱葱的江心岛映入眼帘。这就是广阳岛,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
初秋时节,漫步在广阳岛上,江风扑面、草木葱茏,依地势修复而成的山地森林区、平坝农业区、坡岸湿地区处处皆景,一幅巴渝原乡风貌。
然而前些年,这个江心岛却是另一番景象:广阳岛2010年前后被列为重点开发对象,一度规划超过30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开发量,推土机下,岛内原有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017年8月,为坚决贯彻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广阳岛“大开发”被叫停,重庆市相关部门按照“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定位启动生态修复、还岛于民。
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王岳介绍,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等系统生态修复,现在全岛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岛上记录植物从生态修复前的383种增加到现在的594种,新增记录鸟类20种,其中包括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
“岛内保护生态,环岛聚集产业”。广阳岛上,长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等项目正在抓紧施工;广阳岛南北长江两岸,瞄准大数据、大健康等产业的“广阳湾智创生态城”正在火热建设。未来,这里将是重庆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