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脑卒中防治:识别中风症状,把握宝贵时间-天天视点
【资料图】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又称中风,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等特点,已成为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专家建议,大众应提高防病治病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出现病症要把握最佳救治时机,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脑卒中,一般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脑动脉狭窄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脱落引起脑动脉堵塞的缺血性脑卒中常指“脑梗”,出血性脑卒中则是脑动脉内压力过高、动脉壁薄弱等原因,导致局部动脉破裂出血,两者都会导致脑细胞无法得到血液供应。
“脑血管堵塞或出血位置不同会有不同的病症,患者发病后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症状。”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吉维忠介绍,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因此这类患者要格外注意。“脑卒中大部分患者为中老年群体,但如今年轻人发病的概率也在上升,除了遗传因素,长期吸烟酗酒、熬夜、缺乏锻炼等都会成为发病的诱因。”
脑卒中发病突然,但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一些患者不在意就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专家表示,脑卒中虽然是“无声的杀手”,但也可防可治。可从患者肢体平衡能力下降,视物困难,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一侧手臂麻木无力,语言含糊不清等突发情况中识别卒中早期症状,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恢复效果就越好。
“脑卒中发病要牢记‘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患者发病时,在6小时内及时送医进行溶栓治疗,可以开通血管,脑出血患者3至5天有发生脑水肿的风险,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可将风险降到最低。”吉维忠说,脑卒中的早期预防很重要,建议大家践行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尽量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平稳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并坚持长期锻炼,提高免疫力,减少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