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康“宁”!长宁居民的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世界速读
近年来,长宁区坚持“健康融入万策”,从人居环境改善、公共卫生设施完善、基层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逐步提升人群健康理念,并取得显著成效,使城区环境面貌不断改善,居民健康获得感不断提升。
【资料图】
在近70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卫生运动始终以群众性为基础,以保护人民健康为目的,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卫生问题,曾先后开展“除四害”“两管五改”“五讲四美三热爱”以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等一系列工作。
专业消杀队伍新转型
从2003年开始至今,作为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社长,何晓岚已经在爱国卫生战线上耕耘了近20个年头。
“我们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块,一是日常病媒控制,包括‘除四害’等等;二是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如疫情期间的场所、环境消毒等等。”回忆起这些年的工作,总有那么一些情景让何晓岚难以忘怀。
每年的5月—10月,灭蚊成为服务社的主要工作。23个居委会,65个自然小区,这是上海康宁灵益爱国卫生服务社负责的范围。而在这半年中,十几位队员要为每个小区进行2-3次的喷洒。
“机器加上药水有60多斤,只背着走两圈,浑身就会被汗水浸透,更不要说在烈日下爬高上低。”就这样,从绿化带到垃圾厢房,再到地下室,每一个有可能滋生蚊蚋的地方,何晓岚和他的队员们都不会放过。“身体虽辛苦,但当看到志愿者群中大家反馈环境好了、蚊子少了,我们心里还是甜的。”
最让何晓岚难忘的,还是疫情期间的消杀工作。
“2020年10月的一天,我们卫生服务社接到紧急通知,进驻某隔离酒店进行环境消杀工作。”十几层楼,上百个房间,每4小时进行一次消杀,这挑战着何晓岚和队员们的身体极限。
“虽然辛苦,但我们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20年如一日,这句话也是何晓岚和队员们最真实的写照和感受。
近年来,长宁形成了“区域4-3-2-1工作模式”和“四级网络”——区-街镇-居委(单位)-楼组四级爱国卫生及健康促进工作网络架构,逐渐建立了周四爱国卫生运动制度、单位卫生管理制度、常态化工作例会及反馈制度;组建了爱国卫生服务社专业队伍、区爱国卫生志愿者队伍,并开设了长宁区健康促进与有害生物防制协会行业管理平台,全面构建起爱卫工作网络新格局。
提升环境品质新能级
从被动接受环境整理,到主动进行环境清理,在众多居民的心中“环境属于自己”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做了7年爱国卫生干部,居民对身边环境态度的改变是薛舒娜最大的感受。
“以前,很多居民区都存在楼道堆物、绿化带占用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爱国卫生劳动以及环境整治的宣传下,一个又一个‘顽疾’被解决。”说到这里,薛舒娜十分感慨,“每年爱国卫生日、控烟日等重要日子里,我们都会在居民区设摊宣传,一张张海报、一个个小宣传品,传递的都是美好环境人人有责,居住环境靠大家的正能量。”
循序渐进的宣传,带动了居民素质的提升,环境的焕然一新,也让居民们对自己的家园更加珍惜。
老百姓的生活不过是柴米油盐,走出家门,变美、变整洁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小区,还有家门口的菜市场。
早上8点10分,送完孙子上学,沈阿婆就来到了离家5分钟脚程的美天安顺菜市场。
“这个菜市场有个‘优选直供’专区,每周都会推出特价蔬菜,而且每周更换品种,无论是品质还是价格,都老灵额!”阿婆一边快乐地挑选蔬菜,一边对记者说:“以前的小菜场总是人挤人,吃不消,地面经常又脏又湿,买菜还要防止摔跤。现在升级改造好的菜场太舒服了,干净、明亮,听管理员说还铺了防滑的地砖,为老年人考虑得非常周到。”
抬眼望去,菜市场内货架整齐,地面整洁,产品丰富且放置区域分明,“逛菜市场像逛超市一样”,这是很多像沈阿婆一样的老人们最真实的感受。
谈到菜市场的变迁,美天副食品公司副总经理陈杰感慨万千,“25年间,菜场的环境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标准化菜市场逐步形成规模,美天陆续形成了由18家菜市场和5家菜店组成的菜市场体系,其中5星级菜市场14家,并逐步实现了菜市场的信息化、智能化。”
近年来,长宁区以“城区环境卫生治理、老旧居民区环境提升、集贸市场规范管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四大行动为抓手,积极推进爱国卫生工作,广泛发动社区居民与单位职工开展清洁家园行动,践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每月一行动”的“三个一”工作机制,开展“长宁区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系统”建设,推进病媒防制工作由传统管理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而通过“五违四必”“垃圾分类”等重点项目建设,也逐步改善了老旧小区环境品质,打造出美丽街区,提升了区域社会治理能级。
增添健康场所新动力
位于北新泾街道西陶浜路28弄的小区中心广场内的北平家园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位,被称为“魔都”最美市民益智健身苑点之一。
在这里,几座凉亭造型独特,凉亭内放置了长椅,还有象棋,即便是雨天,居民也可以在这下棋、聊天。更新后的市民健身步道新铺设了塑胶地面,专业、耐磨损,步道两旁丰富的绿植,整洁、宽敞、一眼望去的绿色,让更多市民惬意地享受运动健身带来的快乐。
而走出家门,美景随处可见。
清晨的苏州河,宁静、柔美。河边健身步道上,晨跑、散步的居民们络绎不绝。
“在长宁生活了几十年,亲历了苏州河的变迁,如今苏河两岸一步一景,健身设施也是处处可见,让我们着实感觉到满满的幸福感。”在长宁土生土长的孙老伯感叹道。
近年来,长宁充分利用各类空间打造室外健康支持性环境,在苏州河中环桥下空间打造3.5公顷的四大象限市民休闲健身打卡地;推进苏州河长宁段健身步道建设,西部连接外环绿道,中部打造沿线慢行系统,真正形成健康慢行网络,为长宁居民提供多样的健康体验。在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中广泛开展健康促进场所建设和无烟场所建设,区内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健康促进单位全覆盖,全区所有党政机关、中小学和托幼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无烟单位建设全覆盖。
注入健康小组新活力
“我们梅安居民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成立于2007年,20位组员中最小的58岁,最大的95岁。”说到自管小组,组长许月珍如数家珍,“我们到天山中医医院取过经,康复科的崔晓主任指导我们八段锦、手指操;我们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以‘健康四大基石’为主题,制订了针对个人、可行性的健康计划。”
姜阿伯就是自管小组的获益者。
一次,姜阿伯亲眼看到牌友因脑出血倒在牌桌前,这场意外无疑给了沉迷于麻将的他“当头一棒”,而就在此时,自管小组向他伸出了温暖的双手。
“姜阿伯,来参加我们自管小组的活动吧,一起科学养生,一起健康生活。”许月珍一席诚恳的话语,让姜阿伯“动”了心。
之后的日子里,学会使用穴位按摩、经络拍打等简易中医适宜技术,参加健康养生膳食制作、本草园参观交流等活动成了姜阿伯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健康理念慢慢植入了他的心中。
虞阿姨已年过六旬,从她洋溢着笑容的脸上,很难找出曾经的病痛和生活不如意留下的印迹。可往事却让虞阿姨“不堪回首”。患上类天疱疮,遭遇股骨颈骨折,得了脑膜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又遭遇了丈夫离世的阴霾。
就在这个时候,许月珍找到了虞阿姨。传递健康理念,练习八段锦、手指操……在健康自管小组成员的陪伴和激励下,虞阿姨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身体慢慢好了起来。
梅安居民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是长宁区健康自我管理小组的代表和缩影。
多年来,长宁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实行分级管理,其中21个小组达到A级,15个小组达到B级,并实现活动记录实时上传;小组活动内涵与形式更趋丰富,活动形式从室内走向室外,内容从统一课件到个性化定制。新华路街道梅安小组率先开展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活动,获国家中医药局认可;小组成员作为健康理念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不断将健康理念向社区文体团队、睦邻点、社区单位以及家庭渗透,共培育200余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如今的长宁,优美环境与居民的健康意识相辅相成。自2003年至2020年,长宁区共计开展六轮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并从2020年起正式实施《健康长宁行动(2019-2030)》。自2004年被全国爱卫办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区”之后,每3年接受一次全国爱卫办的卫生城区复评审。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健康促进区”;圆满完成五届进博会病媒生物防制保障任务;接待了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官员、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专家,健康促进工作收获好评;城区蚊、蝇、鼠、蟑密度始终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居民环境卫生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