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为“脆弱群体”筑起“温暖后盾”......-世界视点
随着“新十条”的出台,上海的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呵护“脆弱群体”是重中之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于社会“脆弱群体”的呵护从不仅仅体现在疫情防控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专车接送、热水供应,疫苗进社区专场“暖”了老人的心;“首席社区运动健康师”向老人送上冬季锻炼“锦囊”;杨浦援滇医生助力“当地百姓家门口”解决急症、重症;专家“排雷”长达10小时,患者重见光明;“未爱护航队”,为困境儿童撑起保护伞;献血微信表情包上线……
“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从努力打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寒冷的冬日中,杨浦不断创新实践,向“脆弱群体”输送融融暖意,为他们筑起“坚强后盾”。
留观室里的热水,
往返接种点的“顺风车”
“高血压的老人先来这里量个血压,看看今天能不能打针。”12月10日,月坊居委会接种现场,一位医生为居民现场测量血压,并根据结果评估是否符合接种条件。“侬血压太高,不能打,先回家观察几天,等血压稳定了再来。”
怎么在寒冬“种苗”中送暖?近期,大桥街道推出疫苗“流动车”,为有接种意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
12月10日,90岁的居民王奶奶由女儿徐阿姨陪着来接种加强针,“我妈妈打疫苗这件事情,之前家里子女意见不一,觉得老人年纪大了不常出门,好像没有必要接种。但后来考虑到长护险阿姨、子女还是要上门跟老人接触,还是接种疫苗更安全些。”徐阿姨告诉记者,这次“送苗上门”,居委会及时通知到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接种,很方便。
77岁的吴老伯接种完,跟随志愿者的指引来到留观室。在这里,居委会干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热水,“居委会服务很好,留观时有防疫宣传视频观看,还有热水喝,我们都觉得很温暖。”对于留观室里的贴心服务,吴老伯很满意。
记者看到,现场设有登记区、接种区和留观区,每个区域都安排了专人进行引导、帮助,接种工作有序开展。
不仅如此,为了方便需要接种吸入式疫苗的居民往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坊居民区书记李阳阳用上了自己的私家车。居民卢老伯就“搭着顺风车”来到了接种点,根据医护人员的要求操作,很快就完成了接种。卢老伯表示,现在防疫措施步步优化,接种疫苗很有必要。“我已经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加强针换一种,效果可能会更好。”
除了积极“种苗”,以健身锻炼提升免疫力也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
“冬天是流行病的高发季节,也容易诱发运动损伤以及心血管疾病。”杨浦区运动干预慢性病“首席社区运动健康师”、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刘向云,向老人送上了科学健身的“应季锦囊”——
穿着多层、材质轻软、宽松保暖的衣物,并选择防滑的运动鞋;运动前进行10-15分钟的热身,至轻微出汗即可;选择中低强度、大肌肉群参与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易筋经、健身操等;控制强度,锻炼时循序渐进;结束锻炼后,需进行一些放松和拉伸动作,不可立即休息;患有心、肺、脑等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应按医嘱进行锻炼,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选择结伴或集体活动。运动中出现任何不适应,立刻停止并及时就医。
精准“排雷”10小时,
她终于看清“门口走来走去的人”
今年11月14日,杨浦区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曹竣植赴云南省永胜县人民医院,开启为期一年的援滇医疗帮扶工作。
近日,永胜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了一名年仅16岁的呕血少年小李,接收患者后,医院病房当即给予药物补液治疗。入院后3小时,小李再次吐出大量鲜血,若不及时止血,将会发生失血性休克。情况危急,曹竣植立即协同消化内科医务人员开展抢救,考虑到患者出血量较大,迅速制定急诊内镜下止血的救治方案,以降低失血休克危及生命的可能性。
在杨浦区中心医院援建护理部护士刘梅芳、永胜县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马绍波、护士长陆清风的调度下,由麻醉科协作,立即将患者送往急诊室实施全麻气管插管下内镜止血治疗。
曹竣植在内镜检查操作时发现,患者的贲门粘膜有撕裂灶,同时伴有活动性渗血。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曹竣植在出血病灶处使用钛夹封闭了“罪犯血管”,出血即刻被止住。目前,患者情况稳定,已痊愈出院。此次急诊治疗有效避免了患者外出就诊路上因大出血耽误治疗的风险。
曹竣植在帮扶工作中发现,近两年永胜县人民医院胃肠镜室在自身发展及对口支援的省、市级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已能够全面开展内镜下的治疗,但仍有不少患者会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人力、物力至县外医院就诊,辗转期间,一些急症可能会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急诊相当于“排雷”,需要争分夺秒。到岗后,曹竣植有针对性地为当地消化内科医生开展带教查房,分享上海医院先进的医疗理念和诊疗经验,指导他们开展胃肠镜下各种疾病的诊断、检查、治疗,减少患者外出就诊的等待时间,提升病史质量培训等,致力于让当地医生能掌握内镜专业技术,在“百姓家门口”就能解决急症、重症。
“我现在坐在这里,已经能看清门口走来走去的人了!”术后,病床上的宫新敏难掩兴奋。“如果一切顺利,再活50年没问题。”医生告诉她。
近日,长海医院专家的“排雷”却长达10小时,成功为宫新敏切除了脑中巨大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这是一个风险极高的开颅手术。
五年前,怀孕4个多月时,有一天宫新敏的右眼突然睁不开也看不清东西了。经检查,是脑中长了一个肿瘤,而且已压迫到动眼神经和视神经,导致眼球活动受限、视力下降。当时,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都劝宫新敏放弃妊娠,但倔强的宫新敏说什么都要把孩子平安生下来,“我身为一个母亲无法割舍,这个小生命已经快5个月了。”
产后,医生告诉宫新敏,如果手术切除肿瘤,成功率只有30%左右。“我想活下来,陪孩子长大。”这些年来,宫新敏在全国各地遍访名医,甚至还去了海外。然而,她的时间却不够了。除了长期被头痛折磨,肿瘤生长迅速,长到了网球大小。两年前,她右眼彻底失去了光感,更糟的是,记忆力也在迅速消退。这些让宫新敏鼓足勇气要做手术。
同样鼓足勇气的还有长海医院神经外科的韩国胜教授。这项手术对于他和团队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她这个属于海绵窦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而且已经出现了颅内高压,中线明显移位,脑干也受压变形,手术风险很高,但如果任由发展,随时会危及生命。”韩国胜介绍,手术难点主要有两处:一是肿瘤位置特殊,血供非常丰富,术中可能出现不可控制的大出血;二是肿瘤除对视神经直接压迫外,还包裹着4对颅神经,切除肿瘤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神经功能的损伤,故切除难度极大。
手术中,团队用上了“黑科技”。“我们创新性地在手术中使用了一种生物蛋白胶,通过把配好的生物蛋白胶缓慢注入到瘤腔内,有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常规手术的出血量约在3500ml左右,而这次手术出血量仅为600ml。手术很成功,宫新敏不但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视力也恢复了很多。
未成年人“保护伞”,大家一起“撑”
“生命以痛吻我,让我报之以歌。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谢谢大家对我的无私帮助,我一定会努力学习,考上理想大学更好回馈社会。”这是殷行街道困境儿童晨晨的心声。晨晨的爸爸妈妈是聋哑人,在辅导孩子课业的问题上常常有心无力。居委会儿童主任刘嘉玫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街道相关部门,借助第三方公益组织力量,为晨晨免费补课,如今晨晨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日前,2022年殷行街道“点亮儿童未来”专题活动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举行。
记者了解到,殷行街道未保工作站自2021年11月挂牌成立以来,通过一年的学习、努力、探索和尝试,未保工作已经初见成效。法宣引导、防患未然一直是未保工作的重点,明年,殷行未保工作站将着重与司法所合作,启动“法护童行”法治主题营,共同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未成年保护法治讲座、宪法进校园、青少年法治脱口秀等一系列针对未成年人及家长的法治宣传活动。为此,殷行街道专门成立了由服务办、宣文办、自治办、平安办、妇联、司法所、派出所、卫生中心等未保工作核心部门的专员组成的“未爱护航队”,汇总各部门政策信息,整合资源,凝心聚力,共同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未成年人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除了政府的关注也离不开社区、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活动中,街道对接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等爱心企业单位资源,为辖区困境儿童捐赠了冬衣。居民区儿童主任代表则交流分享了对社区内困境儿童救助的经典案例。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事关全局长远,又具有现实紧迫性。据介绍,未来,街道各部门将从提高认识、厘清责任、完善机制和强化实践等方面,继续有序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并根据街道实际,精准聚焦、壮大力量、培育特色,打开未成年人保护的新局面,共撑未成年人“保护伞”。
无偿献血也有“微信表情包”
自6月以来,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来源主要依靠各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共同参与的团体献血,期间涌现了诸多感人事例,献血事业重回发展轨道,患者的生命救治得到血液保障。
日前,杨浦已启动献血宣传月系列活动,旨在颂扬和感谢献血志愿者的奉献行为,并呼吁更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定期参加无偿献血,助力医疗救治工作。
记者从杨浦区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杨浦区血液管理事务中心)了解到,除了继续做好各献血点的接待和服务工作,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本区陆续开展一系列献血宣传活动,包括献血月度之星故事征集、献血积分系统开启双倍积分、固定献血志愿者慰问、推出IP卡通形象血宝微信表情包等。
今年10月起,杨浦献血微信服务号献血者个人中心平台上线,积分系统开始试运行。期间,根据献血者们提出的宝贵意见,区健促中心将对本次系列活动中参加献血的志愿者计入双倍积分。杨浦献血积分将用于管理平台中的献血志愿者星级评定、献血纪念品兑换等。
今年,杨浦共有14家献血单位、8位献血工作者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无偿献血工作考核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称号。届时,将组织开展线上表彰及经验交流活动,以进一步弘扬无偿献血新风尚,促进健康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