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微更新、微改造,杨浦不断打造暖意融融、充满活力的美好空间......-世界观速讯

来源: 上海杨浦 时间: 2022-12-19 14:32:02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的“辞旧迎新”不断发生在社区、学校等各个角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从1.0到2.0,老旧小区里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呱呱落地”;家门口的口袋公园“滚烫出炉”,家门口的阅报廊换上新装;传达环保理念的球场、让人联想到雨过天晴的彩虹晾衣场,校园微更新不断开展探索实践;著名的“笑脸”在商场筑起一座温暖的“治愈系乐园”……

更新、改造,无论有多“微”,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为了生活、工作在杨浦的人打造暖意融融、充满活力的美好空间。

“螺蛳壳里的道场”怎么做?从1.0到2.0,老旧小区里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呱呱落地”

“原来这里只有几个石头制成的桌椅,一到冬天就坐不住,太凉了。而且因为是露天的,刮风下雨的时候也没有能坐的地方。”李阿姨和许多家住大桥街道阳阳公寓的居民一样,一直盼望自家小区能有一个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设置桌椅,大家可以坐着话家常;有健身器材,在空闲之余过来运动锻炼;最好是开放空间,随时能呼吸新鲜空气……

阳阳公寓建成于1998年,共有244户、600余位居民。因为小区面积不大,除去住宅楼,空间所剩无几。“螺蛳壳里的道场”能做成吗?

“这里过于简陋,而且空间布局也有很大问题,没有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接到不少居民的反馈后,双阳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邹成决定用一年的时间,将小区东北角的一块区域焕然一新。

邹成第一时间联系大桥街道,申请了第一笔为民服务专项经费。在获得街道支持后,他把长廊、地面、空间布局调整放在了改造的第一步,并邀请社区规划师参与其中。“这块区域看似不大,但改造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想为居民打造多功能的活动空间,所以这里经历了1.0和2.0版本。”邹成告诉记者。

完成基本改造后,活动空间初具雏形。为了满足“遮风挡雨”的要求,邹成为这里加上了顶棚,取名“阳光之廊”。阳阳公寓的顶棚有些“与众不同”,其采用透明材质,且框架使用实心金属材质,“遮风挡雨”的同时还兼具“阳光房”功能。“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我都喜欢下来坐坐,这个长廊完全不受天气的限制。”一位居民说。

“1.0”显然不够,今年,邹成启动“阳光之廊”改造的2.0版本。此次改造,他准备在完善细节的同时,添些“新花样”。为此,他召集小区业委会成员和居民召开了数次讨论会,听取意见。“这里缺一个党建‘微’公园”“后面的绿化能不能重新弄一下”“后排的居民希望把这条小路打通”……邹成认真地把一条条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

今年12月初,“阳光之廊”正式投入使用。记者看到,又沉又凉的石头桌椅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美观轻便的木质桌椅,一旁还摆上了数余张长椅。往里走走,记者发现,原本杂乱的绿化得到了修整、改造。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长椅后方的小路也已被打通,住在后排的居民到这里实现了“畅通无阻”。“这里一经打通,整洁又方便,而且不会有机动车之类的经过,很安全,我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居民朱先生说。

“从无到有”,“螺蛳壳里的道场”就这样做成了。没事的时候过来坐坐,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交流交流感情,居民们把它当成“休闲乐园”,不仅如此,这里还变成开展党员主题活动、业委会议事的场所。“这样真的拉近了邻居间的距离,大家可以定定心心坐着‘畅聊’,真好。”看到小区里的多功能活动空间“呱呱落地”,居民们纷纷点赞。

社区颜值怎么提升?口袋公园“新鲜出炉”,阅报廊换上“新衣”

居民陈先生住在皓月坊已有几年时间,平时他会在附近找一些可以休闲的地方散步、晒太阳,“但总归不如家门口的方便。”

近日,临青路锦州湾路附近,一座小巧玲珑的口袋公园“新鲜出炉”,就在皓月坊小区正对面,也就是陈先生的“家门口”。

这个杨浦“口袋公园家族的新成员”名叫“锦绣花园”,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呈L型分布。“锦绣花园”以美人梅为主题特色,配置广玉兰、无患子、金桂、红枫等其他树种,营造“花叶两秀”的景观效果。地被植物方面则以亮金女贞、八仙花等植物为主。这里还设有透水混凝土步道、休憩座椅,以及石笼景墙和一些公用设施,基本可供居民全天候使用。

目前正处冬季,不少树木只留有枯枝在外,但紧密排列的美人梅、广玉兰等,待到春花烂漫时,将是一片美好景象。

记者从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杨浦今年新建7座口袋公园,改建1座口袋公园,尽可能满足居民“家门口”的休闲娱乐需求。

除了新增的口袋公园,“居民家门口”的阅报廊则在今冬换上了新装。

“平时我们工作忙,没时间看书读报。这里报纸种类丰富,还都是当天的,我们很喜欢在这里读一读、看一看。”中午,在小世界工作的王女士吃完午饭后,站在水丰路阅报廊前看报。这里有《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等14种报纸,每日更换工作由志愿者专门负责。“有时,我还会在这里的长凳上坐坐,休息休息。我很喜欢长凳背后的新设计,既赏心悦目,又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延吉。”

这条阅报廊长约70米,位于水丰路北段,在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水丰路小学之间。近日,延吉新村街道对水丰路阅报廊进行了重新设计整修,强化了延吉元素,增设了十多个宣传版面。整修后的阅报廊,内容更丰富,阅读的“氛围感”更优。

阅报廊背靠延吉二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俊贵介绍:“年轻人喜欢在手机上看新闻,但老年人还是喜欢看报纸。延吉辖区老年人多,这个阅报廊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外界的窗口。”他说,水丰路附近是小世界社区商业中心和靖宇东路商业街,人流量大,很多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每次路过这里,都会驻足浏览一下当天的新闻。

近年来,延吉新村街道积极挖掘整合宣传阵地资源,140多座阅报栏基本覆盖辖区的每个角落。这些阅报栏形式多样、内容各有侧重,时政要闻、实用信息等一应俱全,方便居民在家门口阅览、学习。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充分利用好这些“微阵地”,充分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校园生活怎么变得妙趣横生?师生“共创”,“设计思维”遍布全校

利用废弃水瓶的再创作传达环保理念的球场,让人联想到雨过天晴的彩虹晾衣场,女生宿舍楼吹头发的有趣空间……社区微更新进行得如火如荼,校园微更新也不遑多让。

日前,同济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完成了它的首秀——共创工作坊。这是该校设计创意学院师生发挥专长、服务校园,通过“设计驱动”校园微更新与校园活力的又一次探索与实践。

11月的一天,同济大学“一站式”协同育人中心,迎来了16个学院的30多位学生和4位辅导员,他们在设计创意学院教师施胤和4名设计专业学生的引导下开展了一场共创工作坊,为中心在空间营造和创新内容的植入等方面共同出谋划策。

设计创意学院学生作为空间使用者、未来空间场所营造者和创新内容生产者,而其他学院学生既是未来“中心”的主要使用者,又是未来社区空间的潜在塑造者。参与式的共创工作坊,让学生进一步发现了校园公共活动空间的潜在新需求、新期待、新动力,他们创想了一个个面向未来的校园活力社区空间新场景。

其实,在共创活动开展前夕,设计创意学院活动设计团队就对活动场景进行了氛围营造,基于现有空间条件快速打造了一处氛围体验区,立刻就吸引了一些学生自发使用。

校园公共空间(包括学生社区、食堂、运动场、图书馆等),如何更好地实现功能上的使用,提升利用率的同时,又能促进校园内的交流互动,激活和带动公共空间的活力?近年来,同济设计创意学院师生通过课程结合、讲座展览、志愿服务,依托社区讲堂开展学术沙龙、师生对话、成长问诊等系列活动,让“设计思维”在全校传播与普及,在校园微更新、空间氛围营造、激发校园活力等方面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探索与实践。

校园公共空间因为有了互动交流而被激活,也因为有了创意想法而被点亮。那么如何让“创意”自发并长期有效运转?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空间的更新创造,即“共创”或许是激活校园活力与创新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这个“人人参与设计”的时代,校园共创将在学生社群持续发酵、传播,吸引更多学生加入。

线上线下消费怎么“暖”起来?治愈“笑脸”空降商场,数字营销开启“云逛店”

12月10日,在新江湾城,上海悠方联合法国超级IP“SMILEY”,在商场内筑起一座温暖的治愈系乐园。当天,“记得要微笑(Take the Time to Smile)”SMILEY 50周年主题乐园在悠方购物中心亮相。首家线下快闪店“奇妙商店”同步营业。

“希望能通过这样一个跨界合作的展出,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大家乐观面对未来的挑战。”上海悠方项目总经理蔡宗翰透露,未来两三个月,商场还将推出笑脸涂鸦、小丑巡游、儿童街舞赛、少儿模特大赛、圣诞音乐会、巡游、儿童剧表演、彩狮贺新春、花灯猜谜等一系列活动。

2022年即将成为过去式,岁末年初,不少商家拿出“十八般武艺”,通过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快促进消费市场“回暖”。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与之前几个月相比,商场人气有了明显回暖。人气最旺的要数生鲜超市,不少家庭全家出动前来采购。此外,还有不少家长送孩子到培训机构上课,结束后就在商场内就餐。“我很喜欢这里的牛肉面,我和妈妈最近每周都要来这里吃饭。”刚上完舞蹈班的台思辰告诉记者。而在一家日料店门口,甚至出现了久违的等位现象。三五好友小聚,度过闲暇的午后时光。“目前回暖最快的还是餐饮行业,当然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和洽谈新的店铺,准备引进一些西餐、小酒馆、锅类等。”蔡宗翰介绍。

疫情让不少人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为满足多样化需求,上海悠方还上线了K-ONE线上商城,引入斯凯奇、DIANNA、THAI BEATUY、天才买手等多个品牌,开启“云逛店”模式。据了解,线上商城定位于买手店和精选商品,主要销售实体店买不到的产品,和线下实现优势互补。商场内设有自提点,提供验货、包装等售后服务,从而进一步驱动线下消费。

标签: 活动空间 创意学院 家门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