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今年雷军的故事,为何打动不了人了?因为“韭菜”觉醒了

来源: 热点菌本君 时间: 2025-10-13 13:25:46

2025年9月25日,雷军的年度演讲照常开讲。舞台灯光一打,西装笔挺,笑容依旧,仿佛还是那个“为发烧而生”的雷布斯。

可当他激情讲述“造车三年,压力山大”时,直播评论区却炸了锅:“别讲压力了,先解决提车!”、“梦想很丰满,我的小米17还没修好”、“大字吹牛,小字免责,这套路玩腻了”。

曾几何时,雷军一张嘴,米粉就热血沸腾。


【资料图】

一句“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让多少人信了奋斗的童话;一段“放弃高薪创业”的往事,让无数打工人觉得前方有光。可如今,鸡汤端上来,大家却集体放下勺子:不是味道变了,是喝汤的人,早就醒了。

这场翻车,不是偶然,而是一次“信任余额不足”的集中爆发。

先看产品。9月中旬,国家市监局一纸公告,召回11万辆小米SU7标准版,理由是“软件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虽然官方说是,远程升级就能解决,可问题是,谁家的车是靠“打补丁”来保命的?消费者买的是交通工具,不是内测版APP。

更别提提车难的问题:有人去年12月下单,到2025年国庆还在等,4S店嘴上说着“产能爬坡”,转头黄牛加价两万就能提车。这操作,像极了当年抢小米手机的“盛况”,只不过主角从粉丝变成了倒爷。

雷军在台上讲“造车有多难”,台下用户想的却是:“你难,我们更难。”

当他说“供两个孩子(造车造芯)压力大”时,屏幕前的家长正为孩子上学发愁;当他感慨“55岁正是闯的年纪”,打工人正盯着裁员名单瑟瑟发抖。

这种错位,像极了一场“富豪的烦恼”脱口秀,台下观众全是房贷未还清的普通人,谁还听得进去“我也有压力”?你可是响当当的首富?

更让人心寒的,是小米那套“大字宣传、小字免责”的营销话术,正在被全民解构。

小米17 Pro宣传“逆光之王”,小字备注“设计目标”;SU7说“超强钢车身”,括号里写着“材质项目名称”;Ultra海报标榜“地表最快”,下面一行小字:“目标成为”。

以前大家一笑而过,现在却一个个截图发微博:“这不叫宣传,这叫文字游戏。”

不是网友变苛刻,是信任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当产品问题频出、售后响应慢、交付一拖再拖,消费者自然会把每一个字都拿放大镜看。曾经的“宽容”,是因为相信小米的诚意;如今的“较真”,是因为诚意不够用了。

其实,雷军的演讲套路这些年就没变过:回忆过去多苦、诉说现在多难、展望未来多牛。这三板斧,在经济上行期特别好使,大家有盼头,愿意为梦想充值。

可如今,钱包缩水,就业不稳,普通人只想踏实过日子。谁还愿意为一个“未来可能很牛”的故事,提前买单?

看看同行们:余承东低调了许多,董明珠也不再动不动“放狠话”,大家都学会了在舆论场上“轻拿轻放”。可雷军还在用十年前的剧本,演着今天的戏,结果观众不买账了。

资本市场更现实。

演讲结束第二天,小米股价应声下跌,连跌四天。这哪是看衰雷军?这是市场在投票:情怀不能当饭吃,产品力才是硬通货。

雷军的“翻车”,本质不是他讲得不好,而是小米做得不够。当年靠“真诚”和“性价比”起家,如今却在品控、交付、售后这些基本功上频频失守,却还想靠一场演讲“一键修复”用户关系,未免太理想主义。

55岁的雷军,早过了靠“人设”圈粉的年纪。与其在台上讲“我有多拼”,不如在工厂盯“车有多稳”;与其喊“为小米汽车而战”,不如先解决那几万个等车用户的焦虑。

这场翻车,或许是个转折点。它提醒所有企业:消费者不是傻子,也不是永远热血的粉丝。

他们可以为诚意买单,但绝不为套路埋单。当“讲故事”不再管用时,真正考验企业的时刻,才刚刚开始。

毕竟,时代变了,人心也变了。能留住用户的,从来不是PPT里的梦想,而是快递盒里的那台车、那部手机、那份说到做到的靠谱。

标签: 雷军 韭菜 董明珠 余承东 小米手机 知名企业 汽车先行者大会

频道最新

频道热门

频道推荐

头条